學術活動
學會新聞
2012重要國際會議上接收或發表的部分國內論文
《中文信息學報》目錄
書訊
中國中文信息學會2012年部分學術活動計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he Asia Information Retrieval Societies Conference (AIRS) |
|
|
|
|
|
第二屆CIPS-SIGHAN中文處理國際會議(CLP-2012)會議
CLP2012將于2012年12月20-21日在中國天津大學舉行
2012年中文處理國際會議(CLP-2012)由中國中文信息學會(CIPS)(http://www.lance-lee.com)和國際計算語言學協會中文處理專業興趣組(SIGHAN)(http://www.sighan.org/)聯合組織。首屆中文處理國際會議(CLP-2010)與第23屆國際計算語言學大會(COLING-2010)同期在北京舉辦。CLP2012將于2012年12月20-21日在中國天津大學舉行。
本次中文處理國際會議(CLP-2012)旨在為中文處理領域中全球的研究人員提供一個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學術思想、探索研究新方向、推動研究發展的平臺。CLP-2012還將舉辦一個國際評測競賽,包括四項評測任務:微博文本的漢語詞語切分、中文人名識別與消歧、簡體中文句法分析、翻譯中文句法分析。有關此次國際評測競賽的詳細信息,請參見 http://www.lance-lee.com/clp2012/bakeoff.html。
此外,本次中文處理國際會議(CLP-2012)是第8屆亞洲信息檢索協會會議(AIRS-2012)的一個聯席會議。有關AIRS-2012的詳細信息,請參見http://airs2012.tju.edu.cn。
評測任務描述
評測任務1: 微博分詞
評測任務2: 中文人名消歧
評測任務3: 簡體中文句法分析
評測任務4: 繁體中文句法分析
評測任務注冊
評測任務注冊的截止時間為北京時間2012年6月30日23:59。
任務1、任務2、任務3的參加者需要:
1. 下載中文注冊表
2. 填寫注冊表并簽名
3. 將掃描后的注冊表用電子郵件發送至:
任務 1: 穗志方 (szf@pku.edu.cn)
任務 2: 王厚峰 (wanghf@pku.edu.cn)
注意:郵件需要抄送至王會珍(wanghuizhen@mail.neu.edu.cn)(點擊上方鏈接可自動發送郵件并抄送)。
任務3的參加者需要:
1. 下載中文注冊表和數據使用授權書(license)
2. 填寫兩個表格并簽名
3. 將掃描后的兩個表格用電子郵件發送至:
禹良治(zq-lxd@mail.tsinghua.edu.cn, 并抄送至王會珍(wanghuizhen@mail.neu.edu.cn )。
4. 將紙質的數據使用授權書發送至任務3的組織者,郵政地址如下:
周強 郵編:100084 |
任務4的參加者需要:
1. 下載中文注冊表和數據使用授權書(license)
2. 填寫兩個表格并簽名
3. 將掃描后的兩個表格用電子郵件發送至:
禹良治(lcyu@saturn.yzu.edu.tw), 并抄送至王會珍(wanghuizhen@mail.neu.edu.cn )。
4. 將紙質的數據使用授權書發送至任務4的組織者,郵政地址如下:
授權協議下載 郵寄地址 李龍豪 收 臺灣臺北市大安區(10617)羅斯福路四段1號 臺灣大學資訊工程所 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R301) |
重要日期
• 2012-05-15 開放評測任務注冊
• 2012-07-01 發布訓練數據
• 2012-08-01 練習測試 (格式驗證)
• 2012-09-27 發布測試數據
• 2012-09-30 提交測試結果
• 2012-10-20 公布評測結果
• 2012-11-10 提交評測報告截止
• 2012-11-20 返回評測報告評審意見
• 2012-12-1 提交評測報告最終版截止
• 2012-12-20~21 召開大會
中國中文信息學會戰略研討會在江西婺源成功召開
2012年4月13-15日,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在江西婺源成功舉辦了2012戰略研討會。與會的三十多位中文信息處理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圍繞我國中文信息處理事業今后發展的戰略機遇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當 前已經進入以互聯網為主要標志的海量信息時代。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中文信息處理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中文信息處理正處于醞釀重大突破的前夜。 工信部楊學山副部長2011年12月4日在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會成立三十周年學術會議的講話中明確指出:一是要充分認識中文信息 處理的重要性;二是要深刻把握技術和社會發展中新的重大變化對中文信息處理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影響,加快技術產業發展。
本次戰略研討會著眼于技術和社會發展的新變化,對中文信息處理面臨的新挑戰和機遇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研討會的主題包括:
(1) 在新的歷史時期,中文信息處理領域的內涵和外延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如何定義和理解中文信息處理(研究或技術)?
(2) 如果說前三十年中文信息處理領域的工作可以概括為著力于如何讓中文進入計算機,那么下一個三十年中文信息處理的主要著眼點和著力點應該在哪里?
(3) 中文信息處理領域的重要原始創新可能在哪里?
(4) 中文信息處理相關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或方面可能是什么?如何推動中文信息處理領域“產學研”的戰略合作,其有效模式可能是什么?
(5) 如何有效推動中文信息處理進入“核高基”之類的國家重大科研計劃中?
與會專家學者從學科發展趨勢、國內外研究熱點、未來重要應用、產業的融合與發展等多個角度,給出了各自獨到的見解和思考,會上也就我國中文信息處理未來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進行了熱烈的研討。
主講人
(按發言順序排列) |
演講題目 |
李生 |
中文信息的未來與發展思考 (ppt) |
徐波 |
中文信息處理與海量數據智能分析 |
張桂平 |
|
馬少平 |
從數據中學習 |
于浩 |
深化內涵,拓展外延-面向大數據時代的信息處理技術 |
林鴻飛 |
語言計算•頂天立地 |
鄒嘉彥 |
「中文信息處理」與「中國自然語言處理」發展新方向的初步探討 |
何婷婷 |
在計算機本科教育中加強中文信息處理后備人才的培養 |
王曉龍 |
知識服務與交互式問答 |
史曉東 |
談談語義計算 |
朱靖波 |
關于機器翻譯的一些微觀想法 |
宗成慶 |
我的思考和回答 |
吾守爾•斯拉木 |
關于建設“中華多語種信息服務云平臺”的建議 |
那順烏日圖 |
民族語言信息處理云計算之思考 |
施水才 |
中文信息處理技術和應用發展的新推動力 |
周國棟 |
自然語言處理:讓我們一起做蛋糕吧 |
劉挺 |
眾包與自然語言處理 |
陳曉鷗 |
需求和應用是中文信息處理事業發展的動力源泉 |
趙鐵軍 |
智能Web |
黃萱菁 |
內外兼修 百花齊放 促進中文信息處理事業發展 |
周明 |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在下一代搜索引擎中的關鍵作用 |
廖清 |
如何推動中文信息處理領域“產學研”的戰略合作 |
胡郁 |
中文信息處理的機遇與挑戰 |
王明文 |
中文信息建模思考 |
孫樂 |
互聯網時代的中文信息處理 |
俞士汶 |
深度計算與語義計算 |
孫茂松 |
中文句法語義分析核心軟件是互聯網時代的基礎軟件 |
黃河燕 |
社交網絡時代中文信息處理新機遇 |
楊爾弘 |
資源•評測 |
宋柔 |
加強中文信息處理的基礎建設 |
趙敏 |
中文信息處理系統發展之思考 |
劉群 |
中文信息處理的技術突破口 |
相關圖片

2012重要國際會議上發表的部分國內論文
WWW 2012
題目 |
作者 |
機構 |
A Habit Mining Approach for Discovering Similar Mobile Users |
Haiping Ma, Huanhuan Cao, Qiang Yang, Enhong Chen and Jilei Tian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An Exploration of Improving Collaborative Recommender Systems via User-Item Subgroups |
Bin Xu, Jiajun Bu, Chun Chen and Deng Cai |
浙江大學 |
Community Detection in Incomplete Information Networks |
Wangqun Lin, Xiangnan Kong, Philip Yu, Quanyuan Wu, Yan Jia and Chuan Li |
國防科技大學 |
Crosslingual Knowledge Linking Across Wiki Knowledge Bases |
Zhichun Wang, Juanzi Li, Zhigang Wang and Jie Tang |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
Distributed Graph Pattern Matching |
Shuai Ma, Yang Cao, Jinpeng Huai and Tianyu Wo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earch Task Trails |
Zhen Liao, Yang Song, Li-Wei He and Yalou Huang |
南開大學 |
LINDEN: Linking Named Entities with Knowledge Base via Semantic Knowledge |
Wei Shen, Jianyong Wang, Ping Luo and Min Wang |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
ACL 2012
Oral
題目 |
作者 |
機構 |
A TOPIC SIMILARITY MODEL FOR HIERARCHICAL PHRASE-BASED TRANSLATION |
Xinyan Xiao, Deyi Xiong, Min Zhang, Qun Liu and Shouxun Lin |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組 |
AUTOMATED ESSAY SCORING TOWARDS ASR TRANSCRIPTION OF ORAL ENGLISH SPEECH BASED ON FINITE STATE TRANSDUCER |
Xingyuan Peng, Dengfeng Ke and Bo Xu |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
CROSS-DOMAIN CO-EXTRACTION OF SENTIMENT AND TOPIC LEXICONS |
Fangtao Li, Sinno Jialin Pan, Ou Jin, Qiang Yang and Xiaoyan Zhu |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
CROSS-LINGUAL MIXTURE MODEL FOR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
Xinfan Meng, Furu Wei, Xiaohua Liu, Ming Zhou and Houfeng Wang |
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 |
EXPLOITING MULTIPLE TREEBANKS FOR PARSING WITH QUASI-SYNCHRONOUS GRAMMARS |
Zhenghua Li, Wanxiang Che and Ting Liu |
哈爾濱工業大學社會計算與信息檢索研究中心 |
JOINT INFERENCE OF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AND NORMALIZATION FOR TWEETS |
Xiaohua Liu, Ming Zhou, Xiangyang Zhou, Zhongyang Fu and Furu Wei |
微軟亞洲研究院 |
LEARNING TRANSLATION CONSENSUS WITH STRUCTURED LABEL PROPAGATION |
Shujie Liu, Chi-Ho Li, Mu Li and Ming Zhou |
微軟亞洲研究院 |
MAXIMUM EXPECTED BLEU TRAINING OF PHRASE AND LEXICON TRANSLATION MODELS |
Xiaodong He and Li Deng |
微軟亞洲研究院 |
STRING RE-WRITING KERNEL |
Fan Bu, Hang Li and Xiaoyan Zhu |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
TRANSLATION MODEL ADAPTATION FOR 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 WITH MONOLINGUAL TOPIC INFORMATION |
Jinsong Su, Hua Wu, Haifeng Wang, Yidong Chen, Xiaodong Shi, Huailin Dong and Qun Liu |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組 |
Poster
題目 |
作者 |
機構 |
A RANKING-BASED APPROACH TO WORD REORDERING FOR 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 |
Nan Yang, Mu Li and Dongdong Zhang |
上海交通大學 |
HIERARCHICAL CHUNK-TO-STRING TRANSLATION |
Yang Feng, Dongdong Zhang, Mu Li and Qun Liu |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組 |
IMPROVE SMT QUALITY WITH AUTOMATICALLY EXTRACTED PARAPHRASE RULES |
Wei He, Hua Wu, Haifeng Wang and Ting Liu |
哈爾濱工業大學社會計算與信息檢索研究中心 |
EMNLP 2012
Talk
題目 |
作者 |
機構 |
An Entity-Topic Model for Entity Linking |
Xianpei Han and Le Sun |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 |
N-gram-based Tense Model for 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 |
Zhengxian Gong, Min Zhang, Chew Lim Tan and Guodong Zhou |
蘇州大學 |
Re-training Monolingual Parser Bilingually for Syntactic SMT |
Shujie Liu, Chi-Ho Li, Mu Li and Ming Zhou |
微軟亞洲研究院 |
Identifying Event-related Bursts via Social Media Activities |
Xin Zhao, Baihan Shu, Jing Jiang and Xiaoming Li |
北京大學計算機網絡與分布式系統實驗室 |
Unified Dependency Parsing of Chinese Morphological and Syntactic Structures |
Zhongguo Li and Guodong Zhou |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
Joint Learning for Coreference Resolution with Markov Logic |
Yang Song, Jing Jiang, Xin Zhao and Houfeng Wang |
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 |
Active Learning for Imbalanced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
Shoushan Li, Shengfeng Ju and Guodong Zhou |
蘇州大學 |
Part-of-Speech Tagging for Chinese-English Mixed Texts with Dynamic Features |
Jiayi Zhao, Xipeng Qiu and Xuanjing Huang |
復旦大學 |
Opinion Target Extraction Using Word-Based Translation Model |
Kang Liu, Liheng Xu and Jun Zhao |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
Collocation Polarity Disambiguation Using Web-based Pseudo Contexts |
Yanyan Zhao, Bing Qin and Ting Liu |
哈爾濱工業大學社會計算與信息檢索研究中心 |
Employing Compositional Semantics and Discourse Consistency in Chinese Event Extraction |
Peifeng Li, Guodong Zhou and Qiaoming Zhu |
蘇州大學 |
Left-to-Right Tree-to-String Decoding with Dynamic Future Cost |
Yang Feng, Yang Liu, Qun Liu and Trevor Cohn |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組 |
Poster
題目 |
作者 |
機構 |
Iterative Annotation Transformation with Predict-Self Reestimation for Chinese Word Segmentation |
Wenbin Jiang, Fandong Meng, Qun Liu and Yajuan Lv |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組 |
Forced Derivation Tree based Model Training to 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 |
Nan Duan, Mu Li and Ming Zhou |
微軟亞洲研究院 |
Domain Adaptation for Syntactic and Semantic Dependency Parsing Using Deep Belief Networks |
Tao Zhuang and Chengqing Zong |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
Joint Chinese Word Segmentation, POS Tagging and Parsing |
Xian Qian and Yang Liu |
復旦大學 |
Translation Model Based Cross-Lingual Data Selection for Language Model Adaptation: from Word Models to Phrase Models |
Shixiang Lu, Wei Wei, Xiaoyin Fu and Bo Xu |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
Exploiting Chunk-level Features to Improve Phrase Chunking |
Junsheng Zhou, Weiguang Qu and Feng Zhang |
南京師范大學 |
SSHLDA: A Semi-Supervised Hierarchical Topic Model |
Xian-Ling Mao, Zhao-Yan Ming, Tat-Seng Chua, Si Li, Hongfei Yan and Xiaoming Li |
北京大學計算機網絡與分布式系統實驗室 |
Explore Person Specific Evidence in Web Person Name Disambiguation |
Liwei Chen, Yansong Feng, Lei Zou and Dongyan Zhao |
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 |
中文信息學報(雙月刊)第26卷,第3期2012年5月
題目 |
作者 |
頁碼 |
中文CCG樹庫的構建 |
宋 彥,黃昌寧,揭春雨 |
3 |
面向移進—歸約句法分析器的單模型系統整合算法 |
馬 驥,朱慕華,肖 桐,朱靖波 |
9 |
最大生成樹算法和決策式算法相結合的中文依存關系解析 |
周惠巍,黃德根,高 潔,楊元生 |
16 |
基于特征結構的漢語主謂謂語句語義標注研究 |
陳 波,姬東鴻,呂 晨 |
22 |
基于統計方法的蒙古語依存句法分析模型 |
斯·勞格勞,華沙寶,薩如拉 |
27 |
基于不平衡數據的中文情感分類 |
王中卿, 李壽山,朱巧明,李培峰,周國棟 |
33 |
基于語境歧義詞的句子情感傾向性分析 |
宋艷雪,張紹武,林鴻飛 |
38 |
基于語義塊的事件傾向性分析研究 |
韋向峰,張 全,繆建明,池毓煥 |
44 |
規則和統計相結合的中文地址翻譯方法 |
于 淼,呂雅娟,蘇勁松,李賢華 |
49 |
一種適用于機器翻譯的漢語分詞方法 |
奚 寧,李博淵,黃書劍,陳家駿 |
54 |
基于“固結詞串”實例的中文分詞研究 |
修 馳,宋 柔 |
59 |
基于詞典信息的先秦漢語全文詞義標注方法研究 |
張穎杰,李 斌,陳家駿,陳小荷 |
65 |
基于隱最大熵原理的漢語詞義消歧方法 |
張仰森,黃改娟,蘇文杰 |
72 |
基于電子商務用戶行為的同義詞識別 |
張書娟,董喜雙,關 毅 |
79 |
構建大規模的漢語事件知識庫 |
周 強,王俊俊,陳麗歐 |
86 |
事件信息結構分析 |
楊爾弘, 曾青青, 李婷婷 |
92 |
基于關聯度的漢藏多詞單元等價對抽取方法 |
諾明花,劉匯丹,吳 健,丁治明 |
98 |
評論挖掘中產品屬性歸類問題研究 |
楊 源,馬云龍,林鴻飛 |
104 |
中文維基百科的結構化信息抽取及詞語相關度計算方法 |
涂新輝,張紅春,周琨峰,何婷婷 |
109 |
基于依存關系的旅游景點評論的特征—觀點對抽取 |
王素格,吳蘇紅 |
116 |
基于多特征表示的本體概念掛載 |
徐立恒,劉 洋,來斯惟, |
122 |
中文論壇內容監測的方法研究 |
郝秀蘭,胡運發,申 情 |
129 |
商務印書館“中國語言學文庫”第三輯
商務印書館2002年斥資100萬元人民幣,設立語言學出版基金,主要資助“中國語言學文庫”的出版。
文庫共分四輯,目前第三輯——中青年語言學者專輯是出版的重點。經基金資助已經出版的第三輯圖書及相關信息見下表,另有部分入選圖書即將出版。
現商務印書館2012年度語言學出版基金評審工作已經啟動,對漢語、漢字或中國境內其他語言文字的現狀或歷史進行調查研究有貢獻的中國學者皆可參選,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投稿所需詳細信息請登錄商務印書館網站查詢: http://www.cp.com.cn。
作者 |
書名 |
定價 |
出版時間 |
郭銳 |
《現代漢語詞類研究》 |
19.00 |
2002.7 |
曹志耘 |
《南部吳語語音研究》 |
18.00 |
2002.9 |
劉丹青 |
《語序類型學與介詞理論》 |
20.00 |
2003.10 |
萬獻初 |
《〈經典釋文〉音切類目研究》 |
21.00 |
2004.10 |
楊榮祥 |
《近代漢語副詞研究》 |
25.00 |
2005.4 |
張民權 |
《宋代古音學與吳棫〈詩補音〉研究》 |
23.00 |
2005.5 |
張國憲 |
《現代漢語形容詞研究》 |
24.00 |
2006.12 |
張小豔 |
《敦煌書儀語言研究》 |
25.00 |
2007.6 |
高永安 |
《明清皖南方音研究》 |
28.00 |
2008.1 |
李晉霞 |
《現代漢語動詞直接作定語研究》 |
17.00 |
2008.7 |
劉子瑜 |
《〈朱子語類〉述補結構研究》 |
25.00 |
2008.7 |
陳前瑞 |
《漢語體貌系統的類型學視野》 |
24.00 |
2008.12 |
張伯江 |
《施受語義在漢語句式中的實現》 |
20.00 |
2009.6 |
萬波 |
《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研究》 |
21.00 |
2009.12 |
石鋟 |
《漢語形容詞重疊形式的歷史發展》 |
26.00 |
2010.7 |
史金生 |
《現代漢語副詞連用順序和同現研究》 |
22.00 |
2011.10 |
周韌 |
《現代漢語韻律與語法的互動關系研究》 |
19.00 |
2011.10 |
姜南 |
《基于梵漢對勘的〈法華經〉語法研究》 |
32.00 |
2011.11 |
聯系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36號商務印書館郵編:100710
業務電話:010-65278537010-65126429傳真:010-65249763
郵購電話:010-83164425郵購部電子信箱:readerclub@cp.com.cn
網址:http://www.cp.com.cn